本会介绍
中华民族传统美德
时间:2014-05-14 10:58:48
163.学贵得师,亦贵得友。??唐甄《潜书"讲学》
164.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??汉乐府古辞《长歌行》
165.盛年不重来,一日难再晨。及时当勉励,岁月不待人。??陶渊明《杂诗八首》之一
166.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??岳飞《满江红"写怀》
167.少年易老学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??朱熹《劝学》
168.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!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。??文嘉《明日歌》
审 势169.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??《老子》的33章 170.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??《老子》第44章: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,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。 171.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??《老子》第58章 172.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??《老子》第64章 173.圣人择可言而后言,择可行而后行。??《管子"形势解》 174.三思而后行。??《论语"公冶长》 175.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??《论语"子路》 如果贪求小利,就不能成就大事。(后句) 176.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??《论语"卫灵公》 177.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??《荀子"劝学》 178.千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。??《韩非子"喻老》 179.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??《战国策"楚策》 180.差若毫厘,谬以千里。??《礼记"经解》 181.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??《礼记"中庸》: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,否则就会失败。 182.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。??《管子"牧民》: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。 83.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??《左传"襄公十一年》 184.前事之不忘,后事之师。??《战国策"赵策》 185.前车覆,后车诫。??《汉书"贾谊传》 186.傲不可长,欲不可纵,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。??《礼记"曲礼上》:骄傲不可滋长,欲望不可以放纵,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,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。 187.善不可谓小而无益,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。??贾谊《新书"审微》 188.运筹策帷帐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。??《史记"高祖本纪》 189.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??《三国志"蜀书"先住传》 190.乐不可极,极乐成哀;欲不可纵,纵欲成灾。??吴兢《贞观政要"刑法》 191.夫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。 ??《新五代史"伶官传序》求 新192.终日乾乾,与时偕行。??《周易"乾"文言》:一天到晚谨慎做事,自强不息,和日月一起运转,永不停止。 193.日新之谓盛德。??《周易"系辞上》: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。 194.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??《周易"系辞下》 195.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??《礼记"大学》: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,就要天天除旧更新,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。 196.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。(担心) ??《宋史"王安石列传》 197.德贵日新。??康有为《论语注》卷九 198.惟进取也故日新。??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 199.青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。??《荀子"劝学》 200.君子之学必日新,日新者日进也。不日新者必日退,未有不进而不退者。 ??程颢.程颐《二程集"河南程氏遗书》 201.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,日改月化,便是长进。??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八 202.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??王之涣《登鹳鹊楼》 203.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??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勤 俭204.君子以俭德辟难。??《周易"否》 205.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??《尚书"大禹谟》 206.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??《左传"庄公二十四年》 207.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??《左传"宣公十二年》 208.俭节则昌,淫佚则亡。??《墨子"辞过》 209.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??李绅《悯农》 210.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??李商隐《咏史》 211.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。??《新五代史"伶官传序》 212.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??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 213.取之有度,用之有节,则常足。??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三十四 214.惟俭可以助廉,惟恕可以成德。??《宋史"范纯仁列传》 215.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??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奉 公216.以公灭私,民其允怀。??《尚书"周官》:以公心灭私情,民众才会心悦诚服。 217.大义灭亲。??《左传"隐公四年》 218.公家之利,知无不为,忠也。??《左传"僖公九年》 219.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??《论语"子路》 220.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??《孟子"滕文公上》 221.刑过不避大臣,赏善不遗匹夫。??《韩非子"有度》:惩罚有罪过的人,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;赏赐做好事的人,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。 222.公生明,偏生暗。??《荀子"不苟》:公正就政治清明,偏私则政治黑暗。 223.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??《礼记"礼运》:在圣人治理的时代,天下是公有的。 224.国尔忘家,公尔忘私,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惟义所在。??贾谊《新书"阶级》 225.衡之于左右,无私轻重,故可以为平;绳之于内外,无私曲直,故可以为正。 ??《淮南子"主术训》:考察左右的人,任用没有偏私,才可以算作公平;监督朝廷内外,判别是非没有偏颇,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.治国有常,而利民为本。??《淮南子"泛论训》 227.公正无私,一言而万民齐。??《淮南子"修务训》 228.奉公如法则上下平。??《史记"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229.不别亲疏,不殊贵贱,一断于法。??《史记"太史公自序》 230.临官莫如平,临财莫如廉。??刘向《说苑"正理》 231.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,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。??徐干《中论"赏罚》 232.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??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 233.有公心必 |